律师观点:一位实习律师职业感想

时间:2025-07-01 10:25:00来源于:瑞辉律师事务所

一位实习律师职业感想

一、初心与现实的碰撞

(一)敬畏之心

怀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踏入律所实习时,我曾无数次在心里默念:我渴望成为公平正义的执剑人,以专业素养践行法律人的使命。

(二)现实叩问

然而,有些新闻,如一记记重锤击碎了这份纯粹的向往。作为新生代法律人,该如何在暗流涌动的现实中锚定职业坐标?又该以何种姿态重塑对法治的信仰?

二、“灯下黑”与“内卷”双重思考

(一)电影狂飙中权力异化的警示

司法人员是法治长城的基石,却有人将法律赋予的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。这种“灯下黑”现象,不仅严重违反《刑法》的相关规定,更如白蚁蛀蚀堤坝般,损害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赖。

(二)咨询公司的“野蛮生长”:披着法律外衣的利益围猎

部分法律咨询公司深谙人性弱点,将法律异化为牟利工具。

1.虚构权威:如签单前编造“法官校友”“内部渠道”等谎言,利用当事人对司法程序的陌生实施欺诈;

2.拖延甩锅:收取费用后,以 “法官出差”“流程复杂” 等借口搪塞,事发时则以"免责条款"逃避责任;

这些乱象看似形式各异,实则殊途同归,严重破坏着法治生态的健康发展。作为一名实习律师,如何坚守法治理想与敬畏之心,在乱象中找到突围之路难能可贵,且必须面对。

三、师者箴言

法律人坚守的三重精神坐标:在律所实习的日子里,导师的教诲如明灯照亮前行道路:“法律人的初心,要经得起现实的考验;法律人的使命,要扛得住利益的诱惑。”这与那些靠吹嘘“包赢官司”招揽生意的机构形成鲜明对比。导师强调,真正的法律人应当筑牢三重防线:

(一)以专业为剑,斩断妄想

“法律有严谨的逻辑体系,要用证据说话”。导师的话深刻揭示了法律职业的本质——法律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之上的严谨科学,绝非依靠“关系运作”的投机游戏。只有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,为当事人提供客观的证据分析和严谨的法律论证,才能真正维护当事人希望的公平正义。

(二)以底线为盾,捍卫职业尊严

从《律师法》到行业规范,法律职业始终承载着更高的道德要求。面对法律服务市场的各种诱惑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:不虚构关系误导当事人,不泄露隐私谋取私利,不做虚假承诺欺骗信任。让每一个经手的案件,都能经得起法律的审视和良知的拷问。

(三)以初心为舵,勇担法治使命

当看到当事人在网络上哭诉被“伪法律机构”欺骗的悲惨遭遇,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“维护法律尊严”这六个字的千钧重量。作为初入职场的法律新人,或许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,但只要坚守专业精神,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,严谨出具每一份法律意见,就能汇聚成推动法治进步的磅礴力量。

四、法律人的情怀

(一)以专业为光,照亮无助者的路

在我进入律所实习前,有位律师说过,“法律人的情怀,就是在当事人最无助时,用最专业的法律知识为他们撑起一片天。” 我还曾读过一位资深法律人的箴言:“法律人的终极浪漫,在于用专业之光照亮绝望者的暗夜。”这些话刻在我心中,让我认为法律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,而是承载社会责任的温暖事业。

(二)以专业之力,守护公平正义

实习期间我接触的案例印证了这份职业的重量。当农民工攥着皱巴巴的欠条,因缺乏证据在维权路上四处碰壁;当企业主面对合同纠纷,在复杂的法律程序中焦虑无措,我深刻体会到法律人存在的意义,我们不仅是规则的执行者,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。

五、专业为剑,良知为盾

站在法治建设的长河边,我看到有人选择逆流而上,也有人被浊流裹挟。但总有人坚守着这样的信念:即使无法立刻改变整个生态,也要让自己成为永不熄灭的火种。

我相信以良知为盾可抵御诱惑。我们每一份严谨的法律文书、每一次真诚的专业服务,都承载着对公平正义及法治理想的坚守。“改变乱象或许艰难,但我们至少能守住自己的底线。” 愿每一个法律人都能以专业为剑、以伦理为盾,在喧嚣中保持清醒,在诱惑前坚守初心 —— 因为我们守护的,不仅是职业尊严,更是法治中国的未来。

 
 

 

咨询瑞辉律师事务所

Consult ReaIfair law firm

*请认真填写信息,我们会尽快联系您。